近年來許多台灣頂尖的球員都旅外發展,瞄準更高的職業舞台,林信寬在亞運3x3籃球賽奪金後,投入台啤永豐雲豹隊站穩先發位置,本季拿下生涯最高25分、11籃板、4助攻的林信寬,從小就有出國夢的他坦言,想要往更高的舞台發展,林信寬說,「希望有機會挑戰海外賽場,而日本的籃球風格更符合他的打法」


踏上籃球之路:從困境中磨練
林信寬的籃球起步相對較晚。在國中剛開始練習時,他遇到了不少困難與挫折。林信寬表示,一開始,最基本的「motion」戰術對他來說非常陌生。由於剛進入球隊時身高已經接近180公分,在國中球員中算是非常高大,因此被安排打中鋒的位置。
但在最初的練習和競賽中,林信寬表示,只知道「對球擋人」,對於如何幫隊友作掩護、傳球後切入空檔、或跑位到新的位置等細節都不熟悉,這讓他感到非常不適應,也覺得戰術運作相對複雜。他說,雖然一開始經常不知道該怎麼走位或配合,但林信寬逐步透過練習和比賽經驗,慢慢適應了團隊打法,學會與隊友之間的協調與配合,技術和理解也逐漸提升。


學業與家庭支持:自由發展的環境
林信寬自小就讀體育班,談到體育班常被外界形容為「職業學校」的印象,他也分享了自己在學業與運動之間取得平衡的經驗。林信寬指出,「學校不會讓你完全放棄課業,還是要跟上,只是會在難度和內容上作一些調整,幫助運動員兼顧。」至於家庭方面,他坦言,家中對課業並不嚴格,父母採取自由開放的態度,重視孩子們能找到自己真正有興趣的事情,而不是一味要求高分成績。林信寬指出,「我爸媽從小就是支持我們自由發展,只要基本能及格就好,不會要求考90分、100分。」林信寬笑著說,他的兩位妹妹也都選擇了高職類型的學校,專注在自己有興趣的領域發展。



職業選擇:T1聯盟作為生涯起點
林信寬在亞運3×3籃球賽奪金後,隨即投入職業選秀。談到當初為什麼選擇從T1聯盟出發,他分享了自己的思考過程。林信寬說,「當時也有選手同時報名兩個聯盟的選秀,但我個人比較在意的是『發展空間』。」林信寬坦言表示,無論是P. LEAGUE+還是T1聯盟都有吸引力,但權衡之後,T1聯盟在發展機會上的條件更符合他的期待。
林信寬指出,「我希望自己一進到職業就能有良好的發展空間,所以最後決定只專注在T1。」他補充說,儘管身邊也有人建議他可以兩邊都報名,但他認為自己需要集中火力,專注於一個方向,不希望一開始就分心。這樣的堅定與明確目標,也成為林信寬職業生涯初期的重要基礎。


軍旅經驗:短暫服役的磨練
去年球季開始前,林信寬曾短暫服役12天,並在IG分享當兵時天天洗碗的生活。談起這段經歷,他笑著回憶:自己當時隸屬於第一班、第一號,負責打飯、洗餐桶和碗盤,一天三餐,每天都重複著搬運、打飯、洗碗的循環。
林信寬表示,「我們那一梯有147個人,我剛好最高,就被分到第一班,而第一班就是打飯班。」洗的不只是自己的碗盤,還有全營147人的餐具與餐桶,一天下來非常耗體力,每天要洗三次,12天下來總共洗了36次。
除了體力活之外,林信寬認為12天的當兵生活,讓他學到更多的是「與陌生人相處」。他說,「每個人來自不同背景,沒有手機要一起生活、一起早睡早起。要學著怎麼快速融入、跟大家打成一片。」他說,一開始因為沒手機、作息改變,還有些小小的憂鬱,前兩天真的很難熬,晚上9點半就要熄燈睡覺,平常根本沒那麼早睡。


林信寬表示,起初,營區內沒有人知道他是國手,直到有長官無意間看到他每天寫的「體育日誌」,才意外發現他的身份。他說,後來有個女長官直接在大家面前說我是國手,突然之間大家都知道了。他笑說,身份曝光後,雖然待遇沒有特別不同,但氣氛輕鬆了不少。
不過林信寬也坦言,一開始他其實想低調度過這12天,不想因為國手身份引起太多注意,「因為太高調有時候反而會惹麻煩,還是低調比較好。」
由於當時金牌隊友分發在不同地區,他只能獨自一人在台中服役,林信寬指出,「大家只覺得我長得很高,沒想到我是打籃球的。」這段特別的12天,也成了他人生中一次難忘的體驗。


迎戰頂尖球員:職業賽場的成長
對於這一季與上一季球隊之間的化學變化,林信寬分享了他的感受:他說,「球隊變多了,整個聯盟比賽變得更有趣。」對戰組合更多元,每支球隊之間的風格碰撞也產生了不同的火花。
林信寬提到能遇到像林書豪這樣高水準的球員,是成長的好機會,他說,「能跟這麼頂尖的選手交手,不是一件壞事,反而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即使輸球了,也要去觀察他們厲害的地方,學習他們的優點。」

在對國王的比賽中,林書豪在記者會上誇讚了他的防守,甚至給了「200分」的高度評價,林信寬認為,「其實,我覺得能讓林書豪那場比賽投不進,主要是靠整個團隊的防守體系,不只是我一個人的功勞。」林信寬解釋,球隊防守策略是團隊協防並不是完全單防一人,他說,「比賽中難免有換防,加上國王的中鋒很壯,擋拆之後我有時也很難直接追防,所以真的要感謝全隊的幫忙。」即使教練給了他防守林書豪的重任,林信寬認為真正能限制對方的,是整隊防守的默契與努力。
在那場比賽中,場上也出現了小插曲,因為一次衝撞,林信寬被戳到眼睛但裁判並未吹犯規,反而判了他出界,球權也被判給了對手。提到當時的情況,他坦言:「當下真的有點情緒,覺得很傻眼,被戳到眼睛已經很痛了,結果不只沒吹犯規還失去了球權,情緒自然會上來。」

林信寬也誠實地分享,自己從學生時期開始就有情緒容易受比賽影響的傾向,進入職業後,球隊有提醒過他這一點,他也在努力調整。他說,「現在我會提醒自己,比賽中不能讓情緒起伏太大,不然會影響到表現。遇到不公平的判決或場上不順的情況,會學著自己消化情緒,讓自己平穩下來。」被提到跟其他容易情緒失控的球員相比,林信寬笑說:「我也會想要摔水瓶啊、發洩,但現在都只是想一想,還是會忍住。因為我知道,冷靜下來才能打得更好。」


挑戰海外舞台:日本球風更契合
在一次的專訪中,林信寬談到了他對未來發展的展望,尤其是關於是否會選擇出國打球的問題。雖然他之前並未公開明言過有旅外的打算,但如今,他卻展現出對外界挑戰的渴望與準備。
林信寬說,「如果有機會,當然會去試試看!」當被問到是否會選擇去大陸或日本打球時,林信寬毫不猶豫地表示自己比較偏向日本。他分析:「日本的球風以團隊為主,節奏快,也重視三分球,這些和我打球的風格比較契合。相較之下,大陸的比賽強調肢體接觸,這樣的打法可能不是我最喜歡的。」他對日本的打法讚不絕口,並表示如果真的有機會,他會更願意去那裡發展。


目標與未來的發展
說到未來的目標,林信寬表示,他希望能夠像楊敬敏一樣,成為一名出色的球員。林信寬說,「有很多教練跟我說,我的球風有點像敏哥。他在關鍵時刻能夠挺身而出,這是我希望學習的地方。」他承認自己並不是很常看比賽,但根據教練和隊友的意見,他對自己的未來有了更多的認知。
對於自己目前的優勢,林信寬非常清楚:「我的優點就是心臟大,抗壓能力強。即使年紀最小,也能在場上承擔起重責大任。」他強調,在比賽的關鍵時刻,他總是願意跳出來他說,「每當比賽進入焦灼時,我會希望自己能拿下那顆決勝球,這是我對自己的一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