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代務農從小跟著父親幫忙家裡茶廠的鍾明學,在還沒接茶廠之前做過不少的工作,直到父親病逝而提早接掌家裡的事業,鍾明學表示,文新製茶廠在桃園龍潭再地經營近60年,已傳承到第三代,承襲上一代寶貴經驗並注入新思維;他用自己的雙手,要把文新製茶廠發揚光大,以創新技術為傳統產業注入了現代化的活力。
談到《文新》二字由來,鍾明學說,這2個字其實就是他阿公與父親的二個名字結合,有傳承的意思,雖然他是第三代家族茶廠接班人,即使以後到了第四代或第五代,《文新》二個字也不會改變,《文新》已經變成家喻戶曉的知名品牌。



提到早期爺爺製茶到他現在第三代的起承轉合,鍾明學表示,以前爺爺再做茶的時候他年紀還很小只有看並沒有實際去學,以前爺爺種茶只為了養家餬口給全家人一個安穩的生活,現在講究精緻農業同時有政府注入輔導農民,加上農會大力推廣,才有現在家喻戶曉的東方美人茶。
產地自產自銷 多樣化選擇
鍾明學指出,自己還在念書時天還沒亮就跟著父親去茶園幫忙,直到上課時間才匆忙趕去學校。桃園龍潭周圍附近茶廠居多,對於自己茶廠最大不同特色鍾明學表示,家裡的茶自產自銷價格會比市面上稍微划算,而且透過精緻化的包裝,讓顧客在年節送禮時有更多樣化的選擇。
鍾明學的母親早期從福建嫁來台灣,成為台灣媳婦,現在母親也忙著茶場的工作,鍾明學指出,母親以前在大陸沒有學過製茶,直到父親因病過逝才開始學製茶透過自己不斷的努力與嘗試,終於在第二年做出不錯的成績,並獲得獎項。
提到兩岸的茶葉文化差異時鍾明學說,台灣的茶工藝還是比大陸厲害,但茶的理論知識大陸會教的比較細緻,同時也可以學習兩岸茶文化跟增進自己的知識和技術,同時用茶結交世界各地不同的朋友。



苦學有成 努力獲評審青睞
提到兩岸的喝茶的文化與習性,鍾明學表示,臺灣茶葉走精緻化路線,大陸注重外形跟顏色,大陸綠茶採的方式是一芽一葉。面對父親突然離逝,年紀輕輕的鍾明學一個人一肩扛起所有茶場的工作,鍾明學說,農家子弟抗壓性都比較強同時客家人從小苦耐勞,做茶雖然很辛苦沒日沒夜的,但這也是一門技術和有一技之長,比起去外面打工上班,在家裡製茶至少輕鬆自在,自己也不排斥,也不用看老闆臉色。
鍾明學接掌家裡茶場將近四年時間,這幾年也獲得評審親睞,對他而言是一種鼓勵與肯定。提到家裡親戚全是做茶,大家一起出去比賽競爭壓力會不會很大,鍾明學表示,大家各做各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味道跟特色。






現在鍾明學的姊姊也加入了文新製茶廠的品牌推廣工作,在茶廠經常舉辦茶葉親子活動,受到附近里民的喜愛,透過豐富的課程內容,同時也引導家長與孩子促進交流增加親子互動的樂趣,為社區注入新的活力與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