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今年夏季高溫異常,巴黎氣溫一度飆破攝氏40度,地鐵如蒸籠、街頭咖啡館的遮陽傘幾乎被曬透。這場熱浪不僅造成民眾生活不便,也引爆政壇一場圍繞空調政策的激烈論戰。

極右派「國民聯盟」領袖瑪麗娜・勒龐(Marine Le Pen)日前高調提出「全國空調計畫」,主張應優先為學校、醫院與養老院全面安裝空調設備,強調「高溫不該癱瘓公共服務」。她更在社群媒體上呼籲關注弱勢群體,直指領導人們在冷氣房中作決策,卻讓普通民眾在酷暑中煎熬。

此言一出,引發支持者熱烈迴響,甚至有國會議員提案要求立法保障公共空間冷氣配置。然而,隨即遭到政府官員與環保派的反擊。法國生態轉型部長潘妮耶-魯納謝(Agnès Pannier-Runacher)反駁稱,政府自2004年便已開始為養老機構安裝空調,批評勒龐「才剛發現世界上有空調」。總理則進一步指出,這並非單一設施問題,而是面對氣候危機時,整體社會缺乏長遠適應對策的表現。

雙方你來我往,爭論焦點逐漸從單一政策延伸至氣候危機與社會公平問題。空調看似是生活小事,卻牽動更深層的系統性矛盾。正如環保人士所指出:「空調能救當下,但也會加劇全球暖化。若成為唯一解方,等同用摧毀未來的方式拯救現在。」
根據法國教育部資料,今夏已有超過2,200所學校因高溫而暫時關閉,其中包含13所中學與高中。許多家長被迫請假照顧孩童,城市公園與噴泉成為孩子們躲避熱浪的避風港。相對地,部分政府機構辦公室內冷氣強勁、窗簾緊閉,成為抗議者口中的「冷氣特權象徵」。
空調政策的爭論亦反映出城市建築設計的問題。有建築專家呼籲應加強建築隔熱性與自然通風系統,如安裝百葉窗、改善建材導熱係數等,以從根本減少對冷氣的依賴。此外,也有聲音指出應將資源優先投入在學校與療養院等高風險場所,而非全面鋪設空調設備。

雖然各派看法分歧,法國政府並未全然否定空調的必要性。潘妮耶-魯納謝也表態支持在必要場合設置冷氣,尤其針對年長者、孩童與病患,「這對他們而言不只是舒適問題,而是生死攸關」。
這場「空調大戰」看似荒謬,實則映射出當今社會在「環境永續」與「公共健康」間的拉扯。在全球氣候異常頻傳、極端氣溫成為常態的背景下,如何建立兼顧舒適與永續的生活機制,已成為各國政府難以迴避的課題。
而對於大多數普通民眾而言,無論政策如何爭辯,眼下最迫切的問題仍是——下一波熱浪來臨之前,我們該如何安全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