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再爆出離譜詐騙案。一名曾被《福布斯》評為「30歲以下創業新星」的90後女創辦人 Charlie Javice,因誆騙美國摩根大通銀行(JPMorgan Chase)高達1.75億美元(約新台幣12億元)而遭揭露。
Javice畢業於名校賓州大學,外型亮眼、履歷耀眼。她於2017年創辦助學金平台「Frank」,主打「用AI幫學生更快申請大學貸款」,吸引矽谷投資圈關注。2021年,摩根大通決定以1.75億美元收購該公司,視為進軍教育金融領域的重要一步。
然而,這場看似完美的收購竟是一場精心設計的騙局。Javice為了抬高公司價值,指示工程師製作虛假資料,偽造出高達400萬名用戶的清單。這份「虛構名單」堂而皇之地交給摩根大通,成功誆過嚴格的盡職調查。
收購完成後,Javice獲得約兩千萬美元獎金,登上雜誌封面成為「女性創業新典範」。直到摩根大通試圖向「用戶」寄送郵件,才驚覺絕大多數郵件寄給了不存在的地址——實際註冊的用戶僅十人,且無一名為學生。
這起案件被媒體形容為「繼Theranos之後的矽谷大騙局」。Theranos創辦人伊莉莎白・霍姆斯同樣以「革命性醫療技術」之名騙取資金,最終入獄。兩人皆善於包裝「科技改變世界」的夢想,以「年輕女性創業家」形象獲得投資圈信任。
專家指出,這類詐騙層出不窮,反映出現代創投圈的「敘事崇拜」——投資人熱愛聽「改變世界」的故事,卻忽略了事實驗證。從幣圈「白皮書神話」、網紅「假銷售額」到AI創業「空殼公司」,「假裝成功直到成功」已成為矽谷乃至全球創業文化的暗黑座右銘。
觀察人士感嘆,當社會過度鼓吹「敢夢敢衝、不設限」的口號時,騙局便有了最佳的土壤。只要人們渴望捷徑、逃避真相,「創業騙子」就永遠不會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