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豪華車品牌保時捷(Porsche)財報亮紅燈。根據母公司大眾集團(Volkswagen Group)日前公佈的最新資料,保時捷第三季度虧損 9.66億歐元,導致今年前三季度銷售利潤暴跌 99%,創下上市以來最大跌幅。
財報顯示,保時捷今年前九個月營收約 268.6億歐元,較去年同期下降6%;銷售利潤僅剩 4000萬歐元,相比去年的 40.35億歐元 幾乎歸零。公司坦言,電動化轉型延宕、組織重組與美國關稅政策,是造成財務惡化的主因。
上月,保時捷宣佈 推遲多款純電動車型的上市計畫,並延長部分燃油與混合動力車的市場生命週期,同時 終止電池自產計畫。這些結構調整帶來 約27億歐元的額外支出,直接侵蝕公司利潤。
美國關稅政策亦讓保時捷雪上加霜。財報指出,今年前9個月關稅帶來的額外成本達 3億歐元。公司財務與資訊技術執行董事白禹翰(Jochen Breckner) 表示,美國全年關稅措施預計將造成 約7億歐元損失,未來幾個月將調整美國市場售價以應對成本壓力。
面對盈利下滑,保時捷已啟動 組織結構優化與裁員計畫。公司預計未來幾年內裁員約 1900人,並於今年內先裁減 2000個臨時工作,第二輪裁員方案預計年底前公佈。
保時捷過去以高利潤、高品牌溢價著稱,其經典車型911與Cayenne長年支撐營收,但隨著全球電動車市場競爭加劇與成本高漲,該品牌的「豪華+高利潤」模式正面臨挑戰。
分析人士指出,保時捷的危機反映了傳統高端車企在新能源轉型過程中的普遍困境轉型成本高企、技術節奏不穩與政策風險並存。
目前,大眾集團尚未調整保時捷的全年財務預期,但外界普遍預測,公司將在第四季度以「削減支出、穩定現金流」為首要任務,並於2025年重新評估電動車策略與全球產品佈局。
儘管面臨短期壓力,保時捷仍強調電動化是長期戰略重點,未來將持續投資研發,推進下一代純電跑車與豪華SUV產品,以期重新奪回市場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