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多數人還在觀望AI如何改變產業時,來自福建泉州的90後創業家劉世奇,已經靠AI實現了從「創業小白」到「千萬營收」的飛躍。他所打造的泉州市蒂萬坦斯貿易有限公司,不僅成為第一批靠AI賺錢的電商團隊,甚至靠一雙外型被戲稱為「醜拖鞋」的產品,在海外市場賣出高達145美元的高價(約合新台幣4700元),毛利率更一度高達92%。

從泉州出發,一隻貓與一台電腦開始的跨境之路
時間回到2021年,剛從大學畢業的劉世奇,帶著一隻貓和滿腔熱血,來到中國拖鞋製造重鎮——泉州。他沒有選擇穩定的上班族生活,而是孤注一擲投入跨境電商領域。
創業第一年,他就靠選品眼光與跨境平臺操作能力做出500萬人民幣的營收。隨後第二年,他繼續拓展北美市場,根據當地用戶的審美與購買習慣設計新品,營收直接翻倍突破千萬。
但也正是在第二年,劉世奇遇到了瓶頸。由於大多數客戶來自北美與歐洲,他幾乎每天從下午3點工作到隔日早上9點,連續通宵已成常態。極度高壓與人力緊繃讓他意識到:必須改變。
AI 介入:從苦勞轉向智勞的關鍵一步
2023年,生成式AI開始進入大眾視野。劉世奇看到轉機。他招聘了4位泉州應屆畢業生組隊,開始全力投入AI應用實驗。他不是簡單拿AI寫文案,而是要用AI徹底重塑從選品、開發、溝通、報價到生產的一整套電商流程。
第一個AI成果,就是那雙「醜拖鞋」。外型吸睛、閃亮的材質、與眾不同的設計,其靈感來自劉世奇對行業龍頭品牌2023年新品的研究。他分析市場暢銷但已退熱的款式,並利用AI工具讀取評論數據、消費者痛點與流行元素,將過去「過氣」產品再創新。
結果出奇地好。這雙AI設計的拖鞋在海外平台C端(直客市場)賣出145美元高價,同時在B端(批發市場)利潤可達50美元。2023年,公司年營收飆升至2000萬元人民幣。到了2024年,更翻倍突破4000萬元。

全流程AI化:從選品、開發到談單,全交AI處理
劉世奇強調,他不是單靠一雙拖鞋成功,而是建立了完整的「AI選品體系」。這套系統從市場爆品、潮流趨勢、消費者反饋等資料出發,透過AI自動化生成選品報表、分析痛點、再結合設計生成產品雛型,最終生成數十甚至上百款新品。
從原本開發一款新品需時1~1.5個月,到現在一天可推上百款新品,整個開發週期從選品到實體打樣僅需7天。
「現在我每天的工作就是打開AI生成的表格,勾選合適產品,直接發給工廠量產。」他說,公司內的所有流程,包括倉儲、人力、報價、客服,幾乎都交由AI主導。
AI銷售代理上線:一對一精準轉化
在劉世奇的公司,連與客戶的談判也由AI完成。當客戶對樣品有興趣,AI便立即詢問訂購數量、提供報價、計算運費,還能依據客戶背景(如是否為超市採購)判斷是否需要定制,進一步主動報出MOQ(最低訂購量)。
這樣的AI agent不僅能快速反應,更可根據不同客群的需求提出個性化提案,甚至讓轉化率超越80%的真人業務員。
劉世奇坦言,公司已經全面導入AI工序,並精準追蹤每一個AI工具的效率:「若使用AI後,時間反而變長,那我就立刻停用,完全以結果為導向。」
效果立竿見影。他舉例,透過AI輔助,某位店鋪營運人員將轉化率從9.96%提升至21.67%,全公司的人效提升至人均500萬元人民幣以上。
從個案到趨勢:電商業界AI大潮來襲
劉世奇的案例雖屬先行者,但並非孤例。越來越多電商平台開始加快AI佈局。7月30日,1688便推出“1688 AI版”App,並升級免費“AI數位員工”系統,推出生意店長、商品專員、客服專員、推廣專員四位虛擬AI角色,組建AI運營團隊,協助商家進行全流程經營。
1688商業負責人齊曉寧形容這像是「自動駕駛」的電商流程。AI能根據目標GMV與投入預算自動生成執行計畫,並調整商品上下架、活動參與與行銷策略,商家每天只需讀日報與週報即可。
阿里國際內部更啟動70多個AI項目、聚焦10大方向進行深度應用。截至今年7月,阿里國際AI服務的日調用量已突破10億次,是2023年同期的100倍。
AI時代,電商掌控力成關鍵
AI浪潮洶湧而至,但劉世奇認為,真正掌握主動權的不是誰用AI最多,而是誰懂行業最深。他說:「當科技平權的時代到來,每個人都能用上相同的AI工具,但最後做出什麼結果,取決於你是否懂產品、懂消費者、懂市場。」
這場AI革命,不只是技術更新,更是商業邏輯與價值創造的重構。而在這片AI賦能的新戰場上,像劉世奇這樣既懂AI又懂產業的玩家,已悄悄跑在最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