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媒體人曹世杰大學畢業後服完兵役便投身媒體業,曾在年代新聞、華視、及境外媒體澳亞衛視等新聞機構工作。在新聞界歷經多年,他逐漸意識到媒體的侷限性,於是毅然決然地離開新聞圈,轉而投身於人力培訓與金融行業,開啟全新的人生旅程。


新聞業對曹世杰來說,最初是一份充滿理想的工作。他希望透過報導揭露真相,為大眾發聲。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逐漸發現現實並非如此單純。新聞內容往往受上級影響,甚至淪為特定勢力的傳聲筒,而非真正的公共利益守護者。
曹世杰表示,這樣的現實讓他感到無力與迷惘,於是他開始思考人生的下一步。與其繼續在體制內掙扎,不如尋找一條能夠真正影響人、帶來改變的道路。這樣的思索,促使他轉向人力培訓領域。


離開新聞界後,曹世杰開始深入投入人力培訓工作,並在該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他長期往返中國各地授課,幫助學員認識自我、提升個人成長與選擇能力。透過課程,他見證了許多人蛻變的過程,這讓他感到充實與滿足。
然而,曹世杰發現了一個問題人力培訓的影響力往往是短暫的,曹世杰進一步指出,許多學員在課堂上深受啟發,但回到現實生活後,缺乏持續的訓練與支持,很容易回到原本的狀態,這讓他開始思考,是否有一種方式能夠帶來更長久的改變。


2017年,曹世杰在中國工作的某個夜晚,經歷了一場內心的啟示。在飯店房間內,他閉上眼睛,腦海中突然浮現兩個清晰的大字:「回家」。這一異象讓他內心震動,他開始思考是否應該回到臺灣。
曹世杰表示,他在中國的人力培訓事業發展順利,收入也相當可觀。然而,這個「回家」的訊息讓他無法忽視。經過深思熟慮後,他決定相信直覺,毅然返回臺灣,尋找新的可能性。
回臺後,曹世杰與一位從事保險經紀的朋友聚餐。對保險業存有偏見的他,對朋友的提議不以為然。然而,在一次去洗手間的途中,他的內心響起了一個清晰的聲音:「你不是說要讓工作來找你嗎?我讓工作來找你了。」


曹世杰認為,這句話像是來自冥冥之中的召喚,讓他震驚不已。回到餐桌後,他開始認真傾聽朋友的介紹,並決定深入了解保險行業。
曹世杰表示,起初,他發現自己討厭的並非保險,而是被推銷的感覺。當他真正研究保險的本質後,才明白其核心價值不在於銷售商品,而是提供財務安全保障。
2018年,曹世杰更進一步,考取國際特許財務規劃師(FChFP)證照,正式進入財務規劃領域。他深知,單一的金融工具無法滿足所有人的需求,因此他選擇綜合運用保險、基金、股票、不動產等多種金融工具,為客戶量身打造最佳的財務方案。

隨著經驗的累積,他逐步從保險顧問轉型為專業的財務規劃師,並最終選擇採取收費制,提供客戶真正客觀、全方位的財務建議。他的保險業務則交由太太經營,自己則專注於幫助人們實現財務自由與安全。
談及臺灣社會普遍存在的理財問題,曹世杰坦言,許多人寧願將錢交給詐騙集團,也不願相信專業的財務規劃師,這與資訊不對稱、投資教育不足及心理因素息息相關。他認為,提升大眾的金融素養至關重要,並希望透過自身的專業知識,為更多人提供正確的財務規劃與指導。

從新聞業、人力培訓到財務規劃,曹世杰的職業生涯跨足三個截然不同的領域,但不變的是他對「幫助他人」的信念。無論是在媒體揭露真相、人力培訓提升個人成長,還是財務規劃為客戶提供安全保障,他始終秉持著讓世界變得更好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