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黃曉明的影視公司正式落戶成都,再度引發外界關注「明星為何紮堆入局成都」。日前電影《陽光俱樂部》於天府新區舉辦路演,黃曉明現場表示:「看好成都影視的潛力,以後會常回來參與創作。」這句話成為當晚最熱話題。

《陽光俱樂部》由魏書鈞執導,黃曉明領銜主演。為詮釋患有智力障礙的「大兒童」吳優一角,黃曉明特地增重30斤,憑藉細膩演技奪得第2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最佳男演員,並入圍第38屆金雞獎最佳男主角提名。影片由四川好奇易星、峨眉電影集團等成都影視企業聯合出品,上映後以療癒主題感動觀眾。
黃曉明的落戶,正映照出「成都造」影視產業的蓬勃發展。近年來,成都憑藉完善的政策體系與文化底蘊,吸引眾多藝人與製作團隊進駐。9月,韓紅團隊的「樂絢影視音樂製作基地」落腳成都音樂文創園,將個人工作室與經紀公司整體遷入武侯區,並啟動以三星堆與金沙文明為題材的影視音樂專案,打造高規格製作中心。
除明星入駐外,「成都造」作品也在市場上頻頻亮相。動畫大片《哪吒之魔童鬧海》全球票房位列影史第五,重大題材劇《走向大西南》登陸央視黃金檔,《熊貓計畫》票房破億,《家裡家外》3天播放量破10億,顯示成都影視在商業與藝術領域的雙重突破。

藝術成就方面,《哪吒之魔童鬧海》奪下金熊貓獎,《不虛此行》《陽光俱樂部》連續兩年拿下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足見成都影視的專業水準與國際競爭力。隨著第37屆大眾電影百花獎在成都成功舉辦,城市的文創能量與產業影響力正全面攀升。
「成都影視不只高產,更高質。」業內人士指出,成都兼具古蜀文化與現代都市風貌,能滿足各類影視題材取景需求。據統計,2024年在成都立項或拍攝的影視作品已超過80部,許多觀眾熟悉的街頭巷尾成為鏡頭中的場景,「家門口拍電影」正成為新常態。

成都影視的崛起,離不開政策與基礎建設支撐。當地政府推出《成都市促進影視產業發展若干政策》,建立省、市、區三級聯動體系,從創作、製作、發行到版權保護全鏈條扶持。近年來,一批現代化影視產業園區如天府長島、成都影視城等相繼崛起,完善的配套設施吸引全國劇組進駐。

成都將加快建設星橋光影中心、子龍城電影主題公園等重點專案,並推動中國(成都)電影投融資行動計畫,暢通影視與金融資本對接,啟動「劇本銀行」等創新機制,為內容創作注入源頭活水。
從一部電影到一座城市,「成都造」正在以強勁勢頭走上中國影視版圖的中心舞台。隨著政策、資本與人才的匯聚,成都正成為影視創作的重要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