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日,巴西總統盧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第三度就任總統,宣誓儀式於首都巴西利亞國會大廈前舉行,現場旗幟飄揚、支持者高呼他的名字。這位出身工人階層、現年77歲的政治老將,向國民承諾:「巴西回來了。」
盧拉的政治生涯充滿傳奇色彩。他1945年出生於巴西東北部貧困農村,7歲隨家人遷往聖保羅謀生,曾靠擦鞋、賣花生維生。12歲進工廠當學徒,18歲在工作中失去左手小指,親身體會工人缺乏保障的困境,並因此投身工會運動。1970年代,他擔任冶金工人工會主席,並於1980年創立勞工黨,逐步躍上全國政治舞台。

2003年首次當選總統後,盧拉推動「零饑餓計畫」與「家庭補助金」,有效降低貧困與極端貧窮人口比例,並促使巴西經濟實現年均4.3%的增長。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巴西更以7.5%的GDP增幅迅速復甦,被譽為「巴西奇蹟」。
盧拉同時也看準金磚國家合作機制(BRICS)的潛力。2009年,他參與金磚四國首次峰會,主張改革國際金融體系、反對保護主義。2004年首度訪問中國後,中巴貿易迅速擴大,中國自2009年起成為巴西最大貿易夥伴。面對金融危機,盧拉與中國簽署貸款換石油協議,與美國達成貨幣互換協定,幫助巴西擺脫對國際貨幣基金(IMF)的依賴。
2023年重返總統府後,盧拉面對疫情衝擊後的經濟衰退、社會撕裂與地緣政治動盪,選擇再度押注金磚合作。4月訪問金磚新開發銀行總部時,他質疑美元主導的國際結算體系,主張擴大本幣交易。他帶領240人商業代表團訪華,促成中巴不以美元為中介的本幣結算協議,並推動比亞迪等企業在巴西投資建廠。

2024年,盧拉正式啟動「巴西新工業」十年計畫,聚焦數位農業、綠能、醫療與國防科技等六大領域,總投資規模達3000億雷亞爾。他強調:「巴西不能永遠只是中國的大豆供應商,我們需要自己的高科技產業。」
2025年,巴西擔任金磚國家輪值主席國,盧拉成功推動金磚擴員,印尼等新興經濟體陸續加入。5月,他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共同發表聲明,呼籲和平解決烏克蘭危機,並成立「和平之友」小組推動全球治理改革。他在北京公開表示:「金磚不是要取代誰,而是要讓全球南方擁有公平的話語權。」
儘管盧拉積極重塑國際地位,挑戰依舊存在。巴西出口結構對大宗商品依賴嚴重,2024年農產品出口占全國貿易近五成。「新工業計畫」仍面臨技術與資金瓶頸,國內政治對立亦未完全化解。
然而這位「工人總統」仍堅信改革的力量。2025年5月訪華期間,他在專機上對幕僚感性表示:「第一次訪華時,中國GDP是我們的三分之一;現在是我們的十倍。但重要的不是比較,而是我們終於找到了自己的方向──那就是金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