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奢侈品市場面臨消費趨緩的當下,美國品牌Coach的業績卻逆勢上揚,表現優於Hermès(愛馬仕)、Chanel(香奈兒)、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與Gucci(古馳)等歐系「四大奢侈品牌」,成為業界關注焦點。
有別於普遍認為「消費降級」為Coach成長動能的觀點,市場專家指出,Coach的成功反映的是一場消費邏輯的轉變:「真正的消費升級,不一定是購買更高單價的商品,而是選擇更具性價比、更合理的產品。」
Coach的競爭優勢主要來自於其產品製造基地設於亞洲,使其在維持品質的同時有效控制成本。業界人士分析,Coach能夠提供與高端品牌在材料與設計上相近、卻價格親民的商品,正是因為其靈活的成本結構。
數據顯示,Coach長期維持高毛利率,而其營業利潤率(Operating Profit Margin)近年也逐步逼近甚至超越部分高端品牌,例如Gucci,顯示其獲利能力正在提升。儘管單價較低,Coach透過大規模銷售與品牌經營,展現強勁競爭力。
相比之下,歐洲奢侈品牌長期強調「歐洲製造」的品牌形象,不僅成本高昂,也面臨供應鏈調整的壓力。儘管部分品牌在義大利等地設廠,卻依賴亞洲勞工進行生產,引發對「品牌溢價」真實性的質疑。
此外,Coach的製造模式與快時尚品牌如ZARA相似,強調效率與品質平衡。專家指出,「製造業與消費品產業的核心競爭,不是技術,而是成本結構與執行效率。Coach的成功,就是在品牌與成本之間找到了最佳平衡點。」
隨著全球消費者越趨理性,Coach以高性價比策略逐漸在奢侈品市場中脫穎而出。未來在品牌定位與製造優勢的雙重驅動下,其市場表現仍備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