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落幕的第三屆紅杉資本 AI 峰會上,OpenAI 執行長山姆·阿特曼(Sam Altman)首度公開現身,暢談生成式 AI 的發展路徑與未來規劃。他指出,AI 技術正在快速進化,預計三年內將從「工具人」轉型為「研究者」,甚至具備自主創收能力。
此次峰會匯聚全球 150 位頂尖 AI 領域創業家與學者。紅杉資本合夥人 Pat Grady 表示:「下一輪 AI 革命,賣的不是工具,而是收益。」這一觀點引發業界熱議。

回顧與前瞻:從 GPT 到 ChatGPT 的轉型歷程
山姆·阿特曼在現場專訪中回顧了 OpenAI 自 2015 年創立以來的六個重要節點,從 DALL·E API、GPT 系列模型的研發,到 2022 年推出 ChatGPT,強調用戶「愛與 AI 對話」的需求,直接驅動了 AI 聊天助手的誕生與普及。目前 ChatGPT 每週活躍用戶已突破 5 億,成為全球主流的 AI 應用平台之一。
山姆·阿特曼強調,ChatGPT 的定位正從「生成工具」進化為「個人 AI 助手」。OpenAI 團隊目前已將其應用於公司內部的關鍵性程式碼撰寫,並持續擴展語音互動、程式設計、模型客製化等應用場景。
年齡差異明顯:年輕世代把 ChatGPT 當作作業系統使用
山姆·阿特曼指出,20 歲與 35 歲用戶對 ChatGPT 的使用方式存在明顯代際差異。年輕人往往將其作為「作業系統」,整合各類文檔、使用進階提示語,甚至在做出人生決策前諮詢 AI;而年長用戶多將其視為 Google 的替代工具。這一觀察為未來產品設計與市場分眾提供了重要依據。
預示趨勢:OpenAI 未來六大技術重點
針對 OpenAI 未來的研發方向,山姆·阿特曼點出以下六大重點:
- 語音互動優化:未來語音模型將帶動全新設備形態誕生。
- 強化程式能力:生成完整可執行程式碼,實現任務自動化。
- 模型客製化:提升記憶力與上下文處理能力,無需再訓練。
- 感測器資料整合:優化對多模態輸入的解析能力。
- API 應用拓展:支援跨工具串接與社會科學研究。
- 演算法研發突破:持續以演算法創新為最大成長槓桿。
此外,山姆·阿特曼也預測,2025 年將是 AI Agent 承擔邏輯推理任務的關鍵一年,2026 年 AI 有望參與科學發現,而 2027 年,機器人將可能成為真正具經濟效益的創造者。
拒絕「倒推戰略」:OpenAI 靈活應對、持續調整產品節奏
在企業經營方面,山姆·阿特曼強調 OpenAI 採取「快速、小而精」的策略,力求擺脫「大公司病」。他認為,高效團隊的成員應具備高價值與高影響力,「好的高管一定是忙碌的高管」。同時,他也坦言,大企業往往因流程僵化而在 AI 變革中落後於新創公司。
對於外界傳聞 OpenAI 正籌備高達 400 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估值可能達到 3400 億美元,山姆·阿特曼雖未正面回應,但也未予否認。
AI 的終點未明,但前路清晰
山姆·阿特曼表示,OpenAI 並不執著於所謂的「終極戰略」,而是專注當下、靈活調整方向。他認為,「從終點反推路徑」並不是成功的法則,真正有效的做法是「持續前進,順勢而為」。
在這場關鍵對話中,山姆·阿特曼展現出 OpenAI 作為 AI 領頭羊的堅定步伐,也為全球產業描繪出未來三年 AI 技術與應用的深遠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