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大學學生志工攜手嘉義縣與雲林縣環保局、水環境巡守隊、東石鄉公所及救國團東石團委會,於5月4日共同發起「北港溪水環境共同行動」,號召超過70位學生、師長及地方志工投入北港溪東石堤防的淨岸與環境觀察行動。短短兩小時內,共清除約581公斤、20立方公尺的廢棄物,展現民間與公部門攜手守護河海生態的行動力。
根據荒野保護協會2024年的調查,北港溪出海口因紅樹林密布與潮汐堆積,成為全流域最嚴重的垃圾熱點。此次行動以「青銀少共學、共護水環境」為主軸,融入氣候變遷下的水域觀察與環境教育,鼓勵青年世代認識流域問題、參與生態守護。


南華大學校長高俊雄表示:「作為以『三好校園』、生命教育及永續發展為核心的大學,我們鼓勵學生走出教室,走入社區,透過實際行動關心土地、回應社會需求。」
北港溪東石堤防沿線近一公里的河灘紅樹林間長期堆積大量垃圾,自2018年起由當地居民率先發起淨岸行動,歷年來多次舉辦仍難以完全清除。南華大學河川保育隊長、也是該校通識教育中心主任的林俊宏指出:「這不只是一場淨岸,更是一堂跨領域的環境教育課程。透過結合通識課程『氣候變遷調適』與自然生物科技學系的『環境科學』,學生在現場學習水質監測、淨岸技術,也體驗到公民參與與跨世代合作的精神。」
行動當天,嘉義縣環保局科長顏瑞瑩表示:「地方政府非常支持大學走入社區,這樣的合作能強化環境保護網絡,也拉近青年與地方的距離。」來自東石的水環境巡守隊志工、圍潭/蔦松隊隊長莊讚芬也感性分享:「我們守護北港溪超過十年了,今天能帶著三代人一起參與,特別有意義。這條溪流不是一代人的責任,是我們共同的命脈。」


南華大學大四學生廖政勛則有深刻體悟:「一開始以為只是撿垃圾,實際參與後才明白,每一塊漂流物背後都連結著整個流域治理與人類生活模式。這對我未來參與氣候與環境行動規劃非常重要。」
本次行動由經濟部水利署第五河川分署提供太空包及資源協助,順利清運出兩車廢棄物。雖僅短短兩小時,卻成功凝聚各界對環境保護的共識與實際行動,為北港溪生態修復與永續治理奠定基礎。
未來,南華大學將持續深化水環境教育與社會實踐,推動更多年輕人認識自然、投身永續行動,共築生態與社區共好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