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當地時間22日重磅宣布,撤銷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的資格,並要求現有外籍學生儘速轉學,否則將喪失在美合法身分。此舉引發國際教育界震驚,也讓不少計畫赴美深造的台灣學生陷入不安。哈佛大學嚴正譴責此舉為「報復性打壓」,並已展開法律行動自保。
美國國土安全部長諾姆(Kristi Noem)表示,哈佛因多次違反聯邦規定,因此撤銷其學生與交流學者計畫(SEVP)資格,強調「招收國際學生是特權,不是權利」,此舉也將作為對全美大學的警示。
台灣學生恐受波及 學界憂全球人才交流倒退
根據哈佛大學統計,截至2023年秋季,該校國際學生占比逾27%,來自全球140多個國家,包括不少台灣菁英。哈佛方面指出,美國政府的做法將對學術自由與全球人才交流造成「嚴重且不可逆的傷害」,已組成法律團隊進行應對,並提供受影響學生必要協助。
分析指出,這項政策背後牽涉政治對抗。自總統特朗普於年初再度上任後,便針對包括哈佛在內的多所名校展開審查與施壓,要求改革反猶言論處置機制及招生政策,否則將遭到預算懲罰。哈佛4月拒絕政府改革要求後,立即遭凍結總額高達22億美元的聯邦撥款與合約。
從凍結資金到取消資格 美政府動作頻頻
事件不斷升溫,美國政府於5月13日更宣布,除延續原有撥款凍結外,再取消4.5億美元經費,並威脅剝奪哈佛的免稅地位,發動一系列調查。哈佛校長艾倫·邁克爾·加伯(Alan M. Garber)反擊,批評政府試圖操控大學運作,強調「哈佛站在法治與學術自由一方,不屬於任何政黨」。
多所名校受壓 哥倫比亞大學已裁員180人
類似狀況也出現在哥倫比亞大學、西北大學、康奈爾大學與普林斯頓等名校。哥倫比亞大學在遭撤撥4億美元後,儘管配合政府進行改革,仍於5月6日宣布裁撤180個教職員編制,影響多項研究計畫,包括傳染病防治、癌症篩檢與孕產婦健康研究。
美國大學教授協會已對政府提起訴訟,控告其打壓學術自由、違反大學自治原則。外界擔憂,若此風氣持續蔓延,恐加劇學界寒蟬效應,重創美國高等教育的國際聲譽與吸引力。
留學規劃須審慎 專家:建議分散風險
對台灣學生而言,哈佛與多所名校陷入政治風暴,也讓赴美升學風險提高。有留學顧問建議,應適度分散申請目標,關注其他英語系國家的學術資源與教育政策穩定性,例如加拿大、澳洲與歐洲部分大學,以降低突發政策變動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