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能源安全與減碳壓力,歐洲多國逐步改變過去反核立場,重新擁抱核能。從丹麥、比利時到德國、西班牙,一度關閉或計畫淘汰核電的國家,如今紛紛重啟核能討論,甚至規劃興建新反應爐,核能政策正進入新階段。
民意轉向 丹麥解除禁令
1985年起全面禁止核能發展的丹麥,長期以風能與太陽能為主力能源。但根據2024年MEGAFON民調顯示,支持解除核能禁令的比例升至55%,僅有27%希望維持禁令。面對民意轉變,丹麥議會日前以71票對34票通過決議,重啟核能研究,標誌著近40年政策的重大轉折。
比利時撤回核能退出計畫
比利時原訂於2025年前關閉所有核電廠,但近期國會以壓倒性票數(108比8)通過放棄核能淘汰政策,轉而保留核電作為能源供應一環。
德國保留重啟空間 西班牙檢討核能角色
德國雖於2023年正式關閉最後三座核電廠,但根據標準普爾全球(S&P Global)分析,未來仍可能重新啟用至多六座核電廠。業界也呼籲政府重新評估核能作為穩定基荷電力的必要性。
西班牙方面,2019年宣布計畫在2035年前全面淘汰核能。然而,2025年初發生的全國性大停電,引發能源韌性質疑,政府目前已啟動核能政策檢討,考慮延長現有反應爐壽命,甚至重啟建設新核電站的可能性。
英法大動作推核能 小型模組化反應爐成焦點
英國於今年2月宣布簡化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建設流程,以加速新核能技術落地。法國總統馬克龍則在3月宣布,將提供補貼貸款給法國電力公司(EDF),協助興建六座新核反應爐,展現對核能長期發展的承諾。
東歐積極擴建 核能佔比快速上升
捷克政府2023年宣布,將核電計畫從1座擴增為4座,預計到2040年核能將佔全國發電量68%。波蘭亦於去年通過SMR發展計畫。瑞典則在2022年修改法規,推動新核電建設。瑞典工業與能源大臣布詩直言:「如果你想要大量電力且完全擺脫化石燃料,那麼核能是你的選擇。」
核能仍是歐洲主要低碳電力來源
根據世界核能協會資料,截至2024年,歐盟整體電力結構中,33%來自石化燃料與生物質、28%來自風能與太陽能、24%來自核能,另有15%來自水力發電。其中,核能在基荷電力中扮演關鍵角色,提供近半數的低碳電力。
美股小型模組化反應堆股:SMR、NNE
投資觀察:美股核能題材股關注
- SMR(NuScale Power):專注SMR技術,美國唯一上市的純SMR公司之一。
- NNE(Nano Nuclear Energy):新創核能公司,聚焦下一代模組化反應堆,概念性與話題性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