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HBL賽場上,林信寬曾轟下全隊最高的24分、11籃板,可惜最終以74比75惜敗南山高中,名列第四,追平隊史最佳成績。回憶起當時的比賽,他仍然記憶猶新,然而比賽之外,他面臨的挑戰更為深刻母親在他參賽期間離世,但家人選擇隱瞞消息,讓他能專注於比賽。


人生轉折點:母親的離世與家人的選擇
在高中時期,林信寬曾經歷過一段極為沉重的人生考驗─在比賽期間,母親離世,但家人選擇隱瞞,直到一週後比賽結束才告訴他。當時,他正在全力備戰一個攸關晉級的重要賽事,一週內連打八場比賽,精神與體力高度集中,因此對外界的異常並沒有太大感覺。
林信寬說,由於那個年代手機並不普遍,住宿生的他也無法每天與家人聯繫。平時,林信寬回憶說,母親會固定每週來學校探望一到兩次送來宵夜、營養品或牛奶,貼心照顧他的生活所需。隊友們也習慣在練完球後,如果看到他母親來了,會特別提醒他下樓,所以雖然無法即時聯絡,但母親總會以行動陪伴。
回憶起當時得知噩耗的場景,林信寬仍歷歷在目:林信寬表示,比賽結束後,教練突然叫他從後門離開,他原本以為是有什麼好事。直到一出門,看見舅舅神情憔悴、眼眶泛淚,他才隱約意識到事情不尋常。聽到母親過世的消息後,情緒逐漸潰堤。


學會珍惜:從叛逆到理解親情
對於家人隱瞞這件事,林信寬說,並沒有怪罪,他理解家人是希望他能專心完成比賽,尊重他所努力追求的目標。當時的他,也因為比賽節奏緊湊、精神高度緊繃,並沒有「感應到」母親離世的徵兆。
林信寬與母親之間有著深厚的感情。母親總是默默支持他的籃球夢,即使辛苦也堅持陪伴,成為他成長過程中最溫柔、最堅定的後盾。這段失去至親的經歷,成為他日後堅韌性格與珍惜當下的重要養分。


談起成長過程中與母親的相處,林信寬坦言,國中時期的自己相當叛逆,經常與母親起爭執。雖然明白母親工作辛苦,對自己付出很多,但當時年少氣盛,總覺得母親管得太多,難以體會她的愛。
林信寬指出,直到高中住宿後,因為長時間離家,見面機會變少,母子關係反而慢慢改善。每次見面的時間變得珍貴,也因此不再浪費時間在吵架上,感情變得更深厚。林信寬認為,正是從高中開始,他養成了「愛家、戀家、孝順」的性格。


籃球路上的信念:母親與阿嬤的支持
在籃球之路上,母親和阿嬤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林信寬說,國中畢業時,曾萌生放棄籃球的念頭,覺得練球太累,尤其自己當時還沒有打出什麼成績。原本想當普通生過輕鬆一點的生活。他說,母親和阿嬤的支持成了關鍵,希望能繼續看到他打球,母親則用堅定的態度告訴他:「如果你選了這條路,就要做到最好,但一旦換了,就不能再回頭。」這番話讓林信寬下定了決心,選擇繼續堅持走在籃球路上,也奠定了他日後不輕言放棄、全力以赴的人生態



用音樂寄託思念:《信仰BELIEF》的誕生
林信寬曾在IG上發表一首單曲,紀念早逝的母親。談到這首歌的誕生,林信寬表示,這要感謝聯盟的支持與鼓勵。他說,當時聯盟在一次拍攝活動後,詢問他有沒有其他興趣,或想嘗試的新挑戰。林信寬笑說自己「沒有特別的興趣」,也自嘲IG上跳舞影片只是「鬧著玩的」,但聊著聊著,提到了自己其實很喜歡唱歌雖然自認「唱得不好聽」,但單純很享受唱歌的過程。
在這樣的契機下,林信寬決定錄製一首有著特殊意義的歌曲,獻給已故的母親。雖然這首歌曾經在IG上分享過,但林信寬從未在比賽現場或公開場合演唱過。林信寬進一步指出,「這首歌對我來說很重要,手機裡也一直留著,平常開車的時候也會播,有時候還會邊聽邊哼。」林信寬說,這首歌成了他生活中與母親之間一種特別的連結。
談到自己的抗壓能力時,林信寬提到這與他的成長環境息息相關,他表示,母親離世後,家中一切都由父親掌管,而他自己也在那時離開家,前往台北生活。這樣的經歷讓他學會了自我照顧和承擔責任。在這段時間裡,籃球成為他改善家境的一個途徑,這個目標一直支撐著他。



籃球改變人生:承擔責任與社會回饋
林信寬回憶起學生時期曾聽到過一句話:「籃球可以改變你的人生」,這句話深深激勵著他,也讓他一直將改變家裡生活視為自己的一個使命。這種責任感讓他在球場上更加堅韌,無論面對何種困難,他都願意承擔並努力回饋社會。



從世界展望會到藍海計劃
林信寬回憶起自己小時候曾受到台灣世界展望會的幫助,他表示,當時這些資助和支持對他來說非常重要。如今,作為職業球員,他也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回饋社會。
林信寬參與了名為「藍海計劃」的籃球項目,這個計劃邀請了偏鄉的孩子們來接受正規的籃球訓練,林信寬表示,能讓這些孩子在年紀輕的時候就能接觸到這些籃球知識,他覺得非常有意義。
林信寬與小朋友們聊了很多,並且還參觀了他們的家,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他表示,自己小時候也得到了很多幫助,現在有能力照顧好自己時,他願意將自己小時候的心態與精神傳遞給更多需要幫助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