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G高雄鋼鐵人本季異軍突起,其中一個關鍵拼圖,是本季就穩坐先發控衛位置的李威廷,今年賽季打出亮眼的表現單場18分6記三分球6抄截,三分球本季高達35顆命住率高達35.7%在聯盟排名第五名,雖然本季無緣季後賽,但他的表現以受到球迷及教練的肯定,身上的刺青更是引起關注,連隊友艾賽亞想要學他刺滿整個上半身。


從劍道選手到籃球後衛
李威廷的運動生涯起點,其實在劍道他從小練劍道,直到國中才正式轉打籃球。晚起步意味著要比別人更努力追趕,李威廷表示,大家可能從小學就開始打了,但我就是慢慢把基礎補起來,從學習動作到理解比賽邏輯,每一步都不容易。但也因為這段經歷,他對競技運動的理解比同齡人更深:李威廷說,「劍道教我怎麼面對壓力,怎麼忍耐也幫助我在場上冷靜下來做決定。」



三年沉潛傷痛與轉隊中的學習
李威廷2022年7月在P. LEAGUE+新人選秀會第二輪被新北國王相中,進入新北國王,李威廷在隊上屬於輪替邊緣,一度連登錄都困難。但他努力練習、等待上場機會的同時,他也遭遇傷勢打擊影響上場時間。李威廷說,「那時候真的會懷疑自己,這樣的努力到底值不值得。」
2024年夏天,李威廷轉戰高雄鋼鐵人。原本以為會重新開始,但季前練習賽右腳骨裂,開季直接缺陣,李威廷苦笑說,「真的很挫折,想說怎麼又來了但後來我轉念,這也讓我有更多時間觀察隊友、理解體系。」



從傷後回歸到控場重塑
傷後回歸,李威廷成為鋼鐵人控衛主力,他把握機會,加強投籃穩定度與組織能力,李威廷認為「控衛不只是傳球,我開始學會如何掌控比賽節奏,什麼時候該加快、什麼時候該慢下來。」漸漸地他也開始習慣場上更大的責任:李威廷指出,「我不是那種會打很多Highlight的人,但我能讓整個進攻順起來,這是我的價值。」


從國王到鋼鐵人的適應
談起先後待過兩支球隊的差異,李威廷直言表示,文化氛圍不同。他說,國王比較有制度,節奏很明確;鋼鐵人給他更多自主空間,讓他學著自己做決定。而提到本土與外教的差異李威廷表示,教練風格上,國王的Ryan教練是美式管理,重視系統執行戰績優先,邱大宗教練的帶隊風格可以輸,但你要輸得漂,李威廷認為,邱大宗教練則給予更多信任與空間,他說,「我覺得我在這裡更能展現自己」。

不再是菜鳥而是隊的綠葉
隨著上場時間穩定,李威廷的心境也產生轉變,李威廷表示,「以前我總是怕做錯事,但現在我知道,有時候錯了也沒關係,重點是要敢嘗試」。李威廷指出,他不在意是否成為得分主角:他說,「我不是一個很需要表現的人,綠葉的角色,我覺得也很酷。」李威廷身為控衛,他更重視串聯與平衡全隊進攻的節奏。
李威廷在本季繳出亮眼成績單,被問到做了哪些心態調整,李威廷指出,其實真正回到場上是在季中的時候。他說,當時剛從傷勢中復出,腳有骨裂整個非賽季幾乎都無法訓練,那段時間只能養傷。


努力成為那個「不能被忽略」的人
李威廷表示,他直到對富邦那場比賽才真正動起來,他說,球隊那時候已經整合得差不多了,而他突然加入,角色定位很混亂,防守也做不好,進攻也沒信心,整體表現不穩上場時間被壓縮到10~15分鐘,心態受到很大影響,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就這樣打不出來了。
面對挫折李威廷並沒有放棄,他說,球隊助教找他聊了一次,讓他看一些比賽片段,李威廷說,助教告訴他,其實還是有很多可以發揮的空間,只是外界把他失誤放大來看,才會覺得他沒有幫助,李威廷表示,那次之後我才慢慢調整回來,重新找回自己。
「韌性才是我們的價值」
被問到這個球季到現在,覺得學到最多的是什麼?李威廷進一步指出,在鋼鐵人學到最多的是「不要放棄」。他說,球隊今年勝率雖然不高但大家很有韌性。李威廷指出,很多第一次打職業的年輕球員,可能上一場打了20分鐘,下一場卻沒上場。他們會覺得自己表現不差,為什麼沒機會?他說,「我就會提醒他們,教練有他的安排,我們能做的就是上場後展現存在感」。李威廷說,跟對方洋將纏鬥製造麻煩,就算只是干擾一下節奏逼出一個失誤,這些都是我們能帶來的影響。

我還沒做到讓人記住的程度
之前有球迷表示李威廷不太喜歡幫球迷簽名拍照,李威廷向記者澄清表示,他說,「不是不喜歡,而是我對自己要求很高」。李威廷說,不論練球比賽還是賽後記者會,他從來沒有覺得自己表現得很好。
李威廷說,自己在聯盟中不是討論度高的球員,甚至可能很多人不記得他這個人。李威廷進一步解釋說,如果他還沒能打出讓人記住亮眼的表現,那跟球迷拍照對他們來說那張照片可能沒什麼價值。
李威廷指出,他希望有一天當主播講到一場比賽、講到射手或前鋒位置時,會自然提到他。他說,想成為那種「不能被忽略」的球員。李威廷認為,現在他還在努力,等到那一天他才會真正覺得自己的價值被記住。

放鬆與調整:李威廷的場外生活哲學
作為職業球員,李威廷明白如何在繁忙的競賽季中找到平衡。他喜歡在休假時騎重機到處跑。李威廷說,「騎車的時候我就沒辦法用手機,可以完全脫離工作,放空自己。」李威廷坦言,有時滑手機會看到媒體評論,甚至是批評自己的場上表現。他更喜歡透過騎車欣賞風景,拍照記錄當下,來緩解壓力,這是一種調整情緒的方式。


除了騎車,李威廷也樂於嘗試其他運動,例如撞球和保齡球,這些活動能讓他短暫遠離籃球場上的競爭。他說,「只要和籃球沒關係的,我都覺得可以試試看,這些休閒活動純粹是好玩,也能放鬆心情。」

刺青文化:展現自我與年輕精神
李威廷身上的刺青也是一大特色,他坦言刺青是年輕人展現個性的方式。李威廷認為,「我覺得刺青是一件有個人特色的事情,它不代表會影響籃球或學業,也不是生活態度偏差的象徵。」他說,其中一個圖案是紀念他的母親,對他而言意義深遠。李威廷也提到,隊友艾賽亞對刺青非常感興趣,甚至表示想要刺滿整個上半身。他說,「洋將來台灣幾乎都有刺青,我覺得這不只是個文化問題,更是一種個性展現。」

身為學長的成熟與責任
在高雄鋼鐵人,李威廷不僅是場上的防守拼圖,還肩負著引導學弟的責任。李威廷表表示,「我們要幫助剛進聯盟的學弟適應壓力,平衡外界的輿論和眼光。」
他同時也提到,在隊內,學長們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無論是在球隊的決策中,還是協助學弟心理調適,這些都是他逐漸成熟的表現。李威廷表示,「在高雄鋼鐵人,我學到了如何去承擔壓力,並幫助隊友一同面對挑戰。」